稀烂饼干

🙇

【存档用】部分三国人物生卒年表

燃藜含夢:

温捌



过去光锥:



只列了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不全。反正也背不下来。




说是不全为什么看起来还是很多【因为你是全员粉呀




按生年排列,生卒年不完整的(eg.关羽,张飞)附在后面。生卒年皆无考的(eg.周泰)不列入。




因为是直接从网上扒下来的,为了拯救黄初黄龙黄武章武傻傻分不清楚的自己把年号加上了,又简略地用度娘百科和日维做了下校正,完全没翻一次史料,十有八九会有错漏。




顺便存一个日战版的




109年(永初3)——桥玄(109―183)




126年(永建1)——陆康(126―195)①




127年(永建2)——郑玄(127-200)




128年(永建3)——郭泰(128-169)荀爽(128-190)




132年(永建7)——陶谦(132-194)刘志(132-168)




133年(阳嘉2)——蔡邕(133-192)②




137年(永和2)——王允(137-192)士燮(137-226) 




138年(永和3)——刘缵(138-146)




141年(永和6)——程昱(141-220) 




142年(汉安1)——刘表(142-208)杨彪(142-225) 




147年(建和1)——贾诩(147-223) 




148年(建和2)——荀悦(148-209) 




149年(建和3)——司马防(149-219) 




150年(和平1)——许劭(150?-195?)




151年(元嘉1)——钟繇(151-230)




153年(元嘉3)——孔融(153-208)张紘(153-212) 




155年(永寿1)——曹操(155-220)孙坚(155-191)③ 




156年(永寿2)——朱治(156-224)董昭(156-236)张昭(156-236)刘繇(156-197)刘宏(156-189) 




157年(永寿3)——荀攸(157-214)华歆(157-232)




160年(延熹3)——卞夫人(160-230)




161年(延熹4)——吕岱(161-256)刘备(161-223) 




163年(延熹6)——荀彧(163-212)孙邵(163-225)崔琰(163-216)




164年(延熹7)——虞翻(164-233) 




166年(延熹9)——太史慈(166-206) 




167年(延熹10)——臧霸(167-227) 




168年(建宁1)——曹仁(168-223)顾雍(168-243) 




169年(建宁2)——田畴(169-214)张辽(169-222) 




170年(建宁3)——郭嘉(170-207)曹纯(170-210)




171年(建宁4)——司马朗(171-217)徐干(171-219)




172年(建宁5)——鲁肃(172-217)王凌(172-251) 




173年(熹平2)——刘辩(173-190)祢衡(173-198) 




174年(熹平3)——李典(174-209)④诸葛瑾(174-241) 




175年(熹平4)——孙策(175-200)周瑜(175-210)杨修(175-219) 




176年(熹平5)——法正(176-220)马超(176-222) 




177年(熹平6)——王粲(177-217)吴质(177-230)朱桓(177-238)蔡琰(177-249)⑤




179年(光和2)——吕蒙(179-220)庞统(179-214)司马懿(179-251)




180年(光和3)——司马孚(180-272) 




181年(光和4)——刘协(181-234)诸葛亮(181-234) 




182年(光和5)——荀纬(182-223)朱然(182-249)孙权(182-252) 




183年(光和6)——陆逊(183-245)甄宓(183-221)




184年(中平1)——孙翊(184-204)郭女王(184-235) 




185年(中平2)——刘基(185-233) 




187年(中平4)——马良(187-222)曹丕(187-226)陆绩(187-219) 




189年(中平6)——凌统(189-217)⑥张春华(189-247)




190年(初平1)——马谡(190-228) 




191年(初平2)——辛宪英(191-269) 




192年(初平3)——曹植(192-232)  




194年(兴平1)——朱据(194-250)




195年(兴平2)——曹彪(195-251)




196年(建安1)——曹冲(196-208)




197年(建安2)——邓艾(197-264)




198年(建安3)——陆凯(198-269)




199年(建安4)——何曾(199-278) 




201年(建安6)——谯周(201-270) 




202年(建安7)——姜维(202-264) 




203年(建安8)——诸葛恪(203-253) 




204年(建安9)——韦昭(204-273)曹叡(204-239)诸葛乔(204-228)⑦




205年(建安10)——山涛(205-283) 




206年(建安11)——王濬(206-286) 




207年(建安12)——刘禅(207-271) 




208年(建安13)——司马师(208-255)




209年(建安14)——孙登(209-241)夏侯玄(209-254)傅嘏(209-255)荀粲(209?-238?)




210年(建安15)——阮籍(210-263) 




211年(建安16)——司马昭(211-265)夏侯徽(211-234) 




213年(建安18)——孙虑(213-232) 




214年(建安19)——羊徽瑜(214-278)




216年(建安21)——孙鲁育(216?-255)




217年(建安22)——鲁淑(217-274)傅玄(217-278)贾充(217-282)王元姬(217-268) 




219年(建安24)——孙峻(219-256)




220年(建安25)——卫瓘(220-291)刘寔(220―310)




221年(黄初2/章武1)——羊祜(221-278)刘伶(221?-300)




222年(黄初3/章武2/黄武1)——杜预(222-285) 




224年(黄初5/建兴2/黄武3)——孙和(224-253)李密(224-287)嵇康(224-263)⑧ 刘璿(224-264)




225年(黄初6/建兴3/黄武4)——钟会(225-264) 




226年(黄初7/建兴4/黄武5)——王弼(226-249)陆抗(226-274)




227年(太和1/建兴5/黄武6)——诸葛瞻(227-263)




231年(太和5/建兴9/黄龙3)——孙綝(231-258)




232年(太和6/建兴10/嘉禾1)——曹芳(232-274)司马干(232-311) 




233年(太和7/建兴11/嘉禾2)——陈寿(233-297) 




234年(青龙2/建兴12/嘉禾3)——王戎(234-305) 




235年(青龙3/建兴13/嘉禾4)——孙休(235-264) 




236年(青龙4/建兴14/嘉禾5)——司马炎(236-290)刘弘(236-306) 




238年(青龙5/建兴15/嘉禾6)——文俶(鸯)(238-291) 




241年(正始2/延熙4/赤乌4)——曹髦(241-260)司马攸(241-278) 




242年(正始3/延熙5/赤乌5)——孙皓(242-284) 




243年(正始4/延熙6/赤乌6)——孙亮(243-260) 




247年(正始8/延熙10/赤乌10)——潘岳(247-300) 




249年(正始10/延熙12/赤乌12)——石崇(249-300) 




250年(嘉平2/延熙13/赤乌13)——陆景(250-280) 




257年(甘露2/延熙20/太平2)——贾南风(257-300)




259年(甘露4/景耀2/永安2)——司马衷(259-307)




261年(景元2/景耀4/永安4)——陆机(261-303) 




262年(景元3/景耀5/永安5)——陆云(262-303)




曹昂 (?-197)




曹洪 (?-232)




曹休 (?-228)




诸葛诞 (?-258)  




公孙渊 (?-238)   




凌操 (?-203)    




甘宁 (?-220)




张绣 (?-207)  




张济 (?-196)  




费祎 (?-253)  




王朗 (?-228)  




黄祖 (?-208)  




典韦 (?-197)  




刘虞 (?-193)  




石苞 (?-273)  




伏完 (?-209)  




董卓 (?-192)  




关羽 (?-219)  




陈琳 (?-217)  




文丑 (?-200)  




钟毓 (?-263)




庞德 (?-219) 




满宠 (?-242)  




刘琦 (?-209)  




刘璋 (?-219)  




刘巴 (?-222)  




刘岱 (?-192)  




李严 (?-234)  




张松 (?-212)  




关平 (?-219)  




夏侯惇 (?-220) 




丁奉 (?-271)   




董允 (?-246)  




乐进 (?-218)  




郭图 (?-205)  




刘焉 (?-194) 




孟达 (?-228)    




韩遂 (?-215)  




袁绍 (?-202)  




韩当 (?-226)  




颜良 (?-200)   




司马徽 (?-208)  




曹嵩 (?-194)  




华佗 (?-208) 




刘封 (?-220)  




魏延 (?-234)  




黄权 (?-240)  




于禁 (?-221)  




袁谭 (?-205)  




袁尚 (?-207)  




蹋顿 (?-207)  




卢植 (?-192)   




黄忠 (?-220)  




公孙瓒 (?-199)  




袁术 (?-199)   




袁熙 (?-207)   




廖化 (?-264)  




吕范 (?-228)  




许靖 (?-222)  




陈宫 (?-198)  




吕布 (?-198)  




李傕 (?-197)  




桓范 (?-249)  




曹彰 (?-223)  




夏侯渊 (?-219)  




何进 (?-189)  




夏侯尚 (?-226)  




张布 (?-264)  




张角 (?-184)  




赵云 (?-229)  




张飞 (?-221)  




董承 (?-200)  




张郃 (?-231)  




陈群 (?-236)  




蒯越 (?-214)  




郭淮 (?-255)  




淳于琼 (?-200) 




蒋琬 (?-246)  




刘理 (?-244)  




阚泽 (?-243) 




审配 (?-204)  




曹爽 (?-249)  




秦宓 (?-226)  




步骘 (?-247) 




步练师 (?-238) 




曹真 (?-231)  




韩忠 (?-184)  




徐晃 (?-227)  




全琮 (?-249) 




向宠 (?-240)  




邓芝 (?-251)  




马腾 (?-211)  




邯郸淳(132-?)




荀顗 (?-274)




荀勖 (?-289)




【注释】




①按《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孙策在194年投靠袁术。袁术与陆康有隙,遣孙策围攻卢江,《后汉书陆康传》称陆康守城二年,城陷后数月卒,故陆康卒年约为195-196年间,其生年为126-127年。




② (关于蔡邕生于192年的说法,摘自日维)『後漢書』蔡邕伝より。但し、光和元年(178年)の詰問状に対して、蔡邕は自ら「臣年四十有六」と述べている、それに照らせば初平3年(192年)死去の蔡邕の享年は60となる。




③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初平三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初平三年当为公元192年,又据裴松之注《吴录》:“坚时年三十七。”根据古人以虚岁计算年龄的制度可以推算出孙坚生于公元156年。




然而,裴松之在为后面的《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作注时引用了《吴录》中孙策被封为吴侯时的表文,其中有“臣年十七,丧失所怙”一句,即孙策在17岁时丧父。根据《三国志》不同人物传记的相互考证,可以推算孙策卒于公元200年,时年26岁,可推算出孙策生于公元175年,而孙策17岁时应为公元191年。因此,裴松之在作注时写道“本传云孙坚以初平三年卒,策以建安五年卒,策死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认为此处的记载与孙坚的本传记载不相符合。接下来裴松之又提出了在其他史料中得到的数据“张璠《汉纪》及《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也就是在《汉纪》和《吴历》这两种史料中都记载孙坚卒于公元191年。因此,裴松之得出结论“此为是而本传误也”。根据裴松之的推断,不难推断孙坚的生卒年为公元155年至公元191年为比较可靠的数据。至于陈寿在本传中的记载,可能是一时疏忽导致的错误。而至于《英雄记》中孙坚卒于初平四年(193)之类的记载,可信度极低。




④《辞海》:李典(174--209),三国山阳钜野(今属山东),字曼成,初招集宗族宾客数千家,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军(约191--193年,若李典生年正确,当不足二十岁),任中朗将,迁捕虏将军。后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击破孙权的进攻。




《资治通鉴》:(215年)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三国志》:(215年)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辞海》《资治通鉴》《三国志》至少有其一错误。逍遥津之战在215年,应无疑,李典应该也参加此战。初平中(190--193)年,李典随曹操,192年正式出场。若李典殁于215年,他当生于180年(《三国志.李典传》:年36薨),192年李典13岁,而在此之前,典从父干,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似不合理。209年,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不利,撤退。当时张辽,李典,乐进应该也在。




可能1:李典生于174年,年三十六薨误(或为四十六,或其他),以讹传讹,以至此后所有与李典生卒年份有关的史料均误。




可能2:李典生于174年,年三十六薨正确,所指破孙权一战为209年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这样三国志张辽传,资治通鉴均误。




可能3:李典非生于174年,年三十六薨正确,逍遥津一战正确,则李典从曹操年龄,绝不可能超过13岁.(逍遥津215年8月,若李典亡于215年,则生于180年,192年时不过13岁) 。




可能4:其他原因。




⑤蔡邕の蔵書復元後の消息は『後漢書』に載らないが、『晋書』景献羊皇后伝および羊祜伝には羊衜に嫁いだ蔡邕の娘の記録が残る。この蔡邕の娘が蔡琰か蔡琰の姉妹か言及されていない。陳仲奇は『蔡琰晚年事跡献疑』において『晋書』に記載される蔡邕の娘が蔡琰である可能性を指摘する。その場合の蔡琰の没年は249年だと述べている。『晋書』巻34羊祜伝には夏侯覇が嘉平元年(249年)に亡命した後、母と羊発が亡くなったと記載。




また、1992年に中国人民銀行より発行された蔡文姫銀貨には、生没年を「公元約177-254年」と書かれている。




⑥后人对三国志的注疏(例如:卢弼的《三国志集解》或梁章巨的《三国志旁证》,两本注释的记载是二十九岁逝世,而三国志记载是四十九岁逝世)有疑惑,凌统的逝世年龄是“四十九”还是“二十九”。据骆统传的描述,骆统在凌统死后接管了他的兵权,接着就在222年和陆逊一同攻破了宜都的蜀军,如果是四十九岁逝世,逝世时间是237年,骆统就不可能在凌统逝世后222年之前接管他的兵权,与凌统传有矛盾之处。再加上凌统在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战后就没有其它事迹,以及他逝世时儿子尚年幼等因素,逝世时间和年龄是一个疑问,但二十九岁逝世比较合理。




《建康实录》:“统为人性好接物,亲贤爱士,轻财重义,有国士风。年二十九岁卒。”




《三国志·骆统传》:“及凌统死,复领其兵……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年三十六,黄武七年(228年)卒。”《三国志校误》的作者陈景云认为:“案统父操以汉建安八年从征黄祖战没,统时年十五,及十一年即预讨麻屯,后至四十九而卒,则吴之赤乌中也。统自摄领父兵,屡立战功,为时名将,若赤乌中尚在,则从征合肥还二十年间,统之宣力戎行多矣,何更无功可录乎?据骆统传,凌统死复领其兵,在随陆逊破蜀军之前,然则统之年当在三十左右。本传所云,乃传录之误。”




2002年岳簏书社《三国志》修正版:“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二十九。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




《永乐大典》收录了《吴志》:“凌统病卒,时年二十九。”




《诸史拾遗》的作者钱大昕认为:“计统之年,殆未逾三十。”




⑦《三国志》记载诸葛乔死于建兴元年(223年),时年二十五岁。何焯和钱大昭都指出诸葛乔与诸葛亮一起驻扎在汉中是在建兴五年(227年),所以《三国志》的此项记载有误,何焯还认为诸葛乔是死于建兴六年(228年)。后,诸葛恪兄弟被灭族,而诸葛亮也有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故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重归亲生祖父诸葛瑾一支,以延续其后嗣。




⑧《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年—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年—262年,当是依此而定。




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云:“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建安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死时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魏文帝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庄万寿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263年)。即景元三年冬钟会虽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书》言嵇绍“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



评论

热度(223)

  1.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